临床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得了慢性肾脏病,喝水都成了大难题?
慢性肾脏病,顾名思义就是长期慢性的肾脏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肾脏对代谢废物和水的排出减少,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有些患者认为,既然肌酐、尿素这类“垃圾”是通过尿液排出去的,多喝水、多排尿就能降低肌酐、保护肾脏,所以无限制的大量饮水。
有些患者认为,既然得了肾病,肾脏排水的功能肯定下降,喝水越少越能减少身体潴留的水分,因此盲目限制每日饮水量。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该如何科学地饮水?
正常人每天排尿1800-2200毫升才能保证机体代谢废物被有效地清除,除去三餐中所含水分以及日常活动中的呼吸、体表水分蒸发失水,为了避免这些代谢废物在身体内聚集,我们每天需要饮水1500-2000毫升,一般不超过3000毫升,按照一杯水250毫升来计算,正好是8杯水。
2018年5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纳入63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表明,与保持正常饮水量的患者比较,每日增加饮水量1000-1500毫升或减少饮水量250-500毫升的患者,其随访1年后的肾脏功能并无显著改变。
这说明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无特殊禁忌情况下,饮水量与正常人并无差异,所以肾友们再也不必望“水”兴叹了。
并且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降低精氨酸血管加压素,从而降低血压,改善肾小球入球及出球小动脉的压力差,减轻肾脏负担,促进尿液生成,通过尿液有效清除代谢废物,维持肾脏功能稳定和减少尿中蛋白排泄。
长期行血液透析或伴有少尿(尿量<400毫升/日)、无尿(尿量<100毫升/日)、慢性心功能衰竭、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克/日)、低蛋白血症以及已经出现肢体水肿等非维持性透析患者均需要限制每日饮水量。
这些患者均存在体内水分潴留,如不控制每日饮水量,身体内囤积过多的水分均会升高血压并加重心脏负荷,增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或脑卒中等恶性疾病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存在水分潴留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记录每日尿量,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尿量-食物含水量+500毫升)以内为宜。而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则需要根据体重计算饮水量,以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标准体重的5%为宜。